close

第六節裡的『道理』指的是神的道

像一個朋友說的:「外邦人也說『道理』,但是外邦人的道裡跟基督教所說的是不同的

基督教的道理是『耶穌基督』,祂是道成肉身來到世界上的,是道路、真理、生命...」

外邦人所謂的『行善』跟這裡所說的行善是不同的

基督教不是作功德,不是為了積善報而勉強去作;乃是因著耶穌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命

所以我們愛神、並且彼此相愛,沒有先愛神,是無法切實的彼此相愛的。

『一切的需用』指的是兩方面:一方面是心靈、一方面是身體

是『學習耶穌真理的人』使『將神的話語講明白、解釋、教導的人』能全心傳福音

像使徒行傳六章4節:『但我們(使徒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

和提摩太前書四章13節:『你(提摩太)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直等到我(保羅)來。』

『供給』:是一種分享、或是同工,施教者(像是牧師、宣教士或是傳道人)不是『受雇者』,

不是領受教者(基督徒)的薪水,要看會眾的臉色做事,

而是各盡其職,施教者專心施教,受教者給予供應

第七節:『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

讓我想起了使徒行傳四章36節~五章10節

有個巴拿巴(就是後來與保羅同工的巴拿巴),

他是一個熱心愛主的人(他名為約瑟,但人家卻稱呼他為勸慰子--巴拿巴)

他賣了家中的田產,將自己的奉獻擺在使徒面前

而另外一對夫妻亞拿尼亞、撒非喇卻也想要得著這樣的好名聲

所以也賣了家中的田產,私下留下幾分,卻跟使徒說這是他們的所有

可以很明白的發現他們並不真的知道神

所以想要欺騙神,可是他們能欺騙神嗎?

只不過是自欺欺人,而當彼得問他們時,他們卻仍不回轉,仍堅持著自己的謊言,以為神不知道

彼得並不是要他一定要拿出自己所有的

而是你被聖靈感動作幾分,就作幾分;神看的並不是多少錢,乃是我們的心意

就像寡婦的兩個小錢,卻蒙耶穌喜悅

亞拿尼亞、撒非喇他們這樣欺哄聖靈,想要得好名聲

卻不知道他們是在欺騙神,所以他們得了這樣的結果

(同心去做神的事工和同心去欺騙神,是何等大的差別)

當我們順從聖靈而行,將我們所得的恩賜去發揮時,

(在聖靈的引導--神的旨意下,作我們該做的事,去宣教、傳福音、愛神、愛人...)

神就使我們得著祂生命、平安的果子(羅馬書八章6節後半段)

但是當我們聽從自己的私慾,按肉體的思想(像亞拿尼亞、撒非喇想得人的稱讚、名聲、地位...)

按著自己的意思來做...就收取敗壞跟死亡(羅馬書八章6節前半段)

『行善』行善是什麼?單只是奉獻?

在腓立比書二章19~22節中

保羅提到:『我靠主耶穌指望快打發提摩太去見你們,叫我知道你們的事,心裡就得著安慰。

因為我沒有別人與我同心,實在掛念你們的事。

別人都求自己的事,並不求耶穌基督的事。

但你們知道提摩太的明證;他興旺福音,與我同勞,待我像兒子待父親一樣。』

許多人都認為提摩太與保羅同勞,指的是他『興旺福音』

但王牧師覺得,他的『同勞』是與保羅一同掛心、與保羅同心

我們對待施教者也該像提摩太待保羅這樣

是與他一同掛心福音的事、在保羅做不到時幫助他(使徒行傳十九章21~22節)

牧師不可能將所有的事情通通一個人做完,一個人關心教會裡所有的弟兄姊妹,並且還要出去宣教

所以他需要與他一同興旺福音的人

像保羅有一個同工群,願意為著這福音擺上生命、各處奔走、順服他、幫助他

當我們不喪志的去這樣行,到了時候就要收成

像雅各書五章7~8節所說:

『弟兄們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

你們也當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

耶利米書三十一章16節:

『耶和華如此說:你禁止聲音不要哀哭,禁止眼目不要流淚,

因你所做之工必有賞賜;他們必從敵國歸回。這是耶和華說的。』

我們所做的一切

無論是基本的:要向施教者行善

或是向『信徒一家的人』(教會裡的人,以弗所書二章19節、提摩太前書三章15節)

或是向眾人(外邦人、鄰居...所有會碰到的福音對象,不分種族、文化、社會地位、政治立場...)

不是說將自己所有的錢都給人家

只是按著聖靈的感動(祂是有智慧的靈,不會使我們受騙的靈,

是按神的心意,而不是我私心想幫助誰,得誰的稱讚:奉獻了又『特地』跟他說『我為你奉獻...』)

並且是真正的行善,是明白他的需要

就算只是一個安慰或是握手

都算是行善

回應禱告:

『求神幫助我們順著祂的心意行事,並且不要灰心、喪膽、沮喪...,

並求神幫助我們能忍耐著等候結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落月鴞樹 的頭像
    落月鴞樹

    My Space My Style

    落月鴞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