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經文:羅馬書15章1~13節
A.問題研究
一、執事的意思是什麼?
二、我們該如何效法基督?
三、我們該如何使榮耀歸於 神?
B.結構研究
羅馬書15:1~13 合而為一
一、堅強者與軟弱者的合一vv.1~7
1.不求自己的喜悅vv.1~2
2.效法基督的榜樣vv.3~4
3.彼此同心和接納vv.5~7
二、猶太人與外邦人的合一vv.8~13
1.基督執事的目的vv.8~9a
2.舊約聖經的見證vv.9b~12
3.喜樂平安和盼望v.13
C.釋經研究
羅馬書15:1~13 合而為一
本段信息接續14章的問題說明基督如何成為我們信徒的榜樣,使我們能效法基督為了神的榮耀彼此同心、彼此接納;進而使我們轉眼向神,單單見到神所賜的一切。
一、堅強者與軟弱者的合一vv.1~7
vv.1~7「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因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
1.不求自己的喜悅vv.1~2
1>「堅固的人」和「不堅固的人」可譯作「有能力的人」和「沒有能力的人」(呂譯)接續14章時,指的是「信心堅強」和「信心軟弱」的人。
2>「軟弱」是指由信心軟弱所致良心的拘謹、「顧忌」(呂譯)。
3>「擔代」是背負、忍受、擔當;「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意即「分擔他們的重擔」(現修)。
4>「不求自己的喜悅」是「不可只求自己的喜悅」(思高)
5>「各人」每一個人,雖然弱者和強者同樣要為其他信徒的益處著想,但強者比弱者更需要此勸勉,這裡所說的責任是屬於每一個強者的。「鄰舍」強者的鄰舍特指弱者。
6>「得益處,建立德行」亦是「得益處、得到造就」(新譯):「得益」是屬靈的益處;「造就」是個別信徒得造就,而使教會整體被建立。
我們信心堅強者應該擔當信心軟弱者良心的顧忌,不可只求自己的喜悅。我們每一個信心堅強者務要使信心軟弱者得到屬靈的益處、造就,而使教會整體得以建立。
2.效法基督的榜樣vv.3~4
1>祂沒有「求自己所喜歡的」(呂譯),即是「求滿足自己」(現修)
2>『辱罵…在我身上』本句出自詩六十九9b,是指基督與神的事工認同到一個地步,以致祂在自己的身上承受了神的敵人對神的辱罵。
這引句在此不是鼓勵信心堅強的人效法基督忍受別人的辱罵,而是信心堅強的人應像基督那樣願意在需要時為了別人的緣故而受苦。
3>v.4在原文裡開頭有「因為」一詞,表示與上一節有某種邏輯的關係;在上一節保羅引用了詩篇,勉勵信心堅強的人效法基督不求自己的喜悅,這導致他在本節對舊約聖經的性質和目的作一籠統的陳述。
4>「從前所寫的聖經」原文直譯作「凡先前所寫的」,所指的是「舊約聖經」。
5>「教訓」在此有主動的意思,指教導的行動。
6>中文譯本裡「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和合)或「目的是要我們能夠從聖經所教導的忍耐和鼓勵…」(現中)將「忍耐」和「安慰」一起連於「聖經」,為「藉著聖經所教導的堅忍,以及聖經所帶來的鼓勵」;而有另一種譯法「好使我們藉著忍耐和聖經中的安慰…」(新譯)即是「好使我們可以存著堅忍,並藉著聖經所給的鼓勵…」。
7>「盼望」指基督徒的盼望,尤其是在神的應許中提及的。
3.彼此同心和接納vv.5~7
1>vv.5~6是祈願式語法,祈願的對象是「賜堅忍和鼓勵的上帝」(呂譯),這稱謂顯然用了上一節所用的兩個名詞,上一節以聖經為鼓勵的來源,這裡則以神為其來源,合起來的意思就是:神藉著聖經鼓勵我們,祂藉著祂已說過的話繼續對我們說話。
2>「叫你們彼此同心」意即「賜給你們彼此間同樣的意念」;「你們」指的是羅馬教會中的所有信徒。
3>「效法基督耶穌」原文直譯作「照著耶穌基督」,意即「按照(依照)基督耶穌的榜樣」。
4>「一心」同一心意或目的或意念,意即「同心」;「一口」同聲,是內在的「同心」之外在表現。
5>「榮耀」動詞,是使榮耀,尊崇,讚美。
保羅用一個祝禱來結束這個小段落,願他們彼此像主耶穌基督與上帝那樣的同心;當人彼此同心時,他們就能同心一意的榮耀父神。
6>「所以」一詞表示本節是上文(vv.十四1~十五6)的結論。
7>「你們要彼此接納」或作「你們應當彼此接納」(新譯),有請求或命令的語氣;「接納」像家人一般的接納。
8>「使榮耀歸與神」或作「以彰顯上帝的榮耀」(呂譯),這片語可同時連於前面的兩句:「基督接納了你們」和「你們要彼此接納」,都是為了神的榮耀。
保羅再次以基督為榜樣:基督既然接納了我們,我們也當彼此接納,以彰顯上帝的榮耀。
二、猶太人與外邦人的合一vv.8~13
vv.8~13「我說,基督是為神真理作了受割禮人的執事,…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外邦阿,你們當讚美主!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他!…就是那興起來要治理外邦的;…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1.基督執事的目的vv.8~9a
1>「我說」是鄭重的「我宣告」。
2>「基督是為 神真理」即是「基督為著要顯明上帝的信實」(現修);「真理」就是指跟著所講的。
3>「受割禮人」此與下一句首的「外邦人」相對,指的是猶太人。
4>「作了受割禮人的執事」意即「就做了受割禮之猶太人的僕役」(呂譯),基督稱為猶太人的僕人,意即祂服事的對象是猶太人。
5>「要證實所應許列祖的話」即是「為要使上帝對族長們的許諾的以實現」(現修)
因著神曾經這樣應許過列祖,基督就作了猶太人的僕人,好在救恩上服事他們,使神的應許得以堅立。
6>v.9a「並叫外邦人因他的憐憫榮耀神」本句與v.8是平行的兩句,若以第一句補足第二句即「基督為了神的憐憫而呼召了外邦人,為要顯明神的恩慈」。
2.舊約聖經的見證vv.9b~12
1>v.9b「如經上…你的名」出自詩十八49,在保羅的引用下,引句描寫了「基督在外邦中讚美神,因為神使外邦人歸順了基督的統治:透過基督的死與復活,從前並不認識神公義統治的外邦人如今可以歸順他,並因祂的憐憫而榮耀祂」。
2>v.10「又說…歡樂」出自申三十二43,在保羅的應用下,引句描寫了「外邦人和猶太人一同歡樂的圖畫:由於基督的福音同樣臨到外邦人,所以他們因神的憐憫讚美神。」
3>v.11「又說…頌讚祂」出自詩一一七1,「外邦」與「萬民」是同義的;「讚美」與「頌讚」也是同義,引句用來支持v.9a:「外邦人要因為神的憐憫榮耀讚美祂」。
4>v.12「又有…仰望祂」出自賽十一10。
(1) 「耶西的根」意即「耶西的一個後裔」。
(2) 「興起來」是起立、站起來、起來,或暗指耶穌的復活。
(3) 「仰望」盼望、指望,此指仰望神。
(4) 此引句表明「由於基督已經來臨,外邦人的盼望得以實現」支持了v.9a。
這四個引句都支持上一段宣告的後半部,即「外邦人得以被納入神的憐憫之內,這就是他們榮耀神的原因」(v.9a)
3.喜樂平安和盼望v.13
1>保羅再次發出祈願與vv.5~6節呼應;「盼望的神」大概是由於上面一段的最後一個引句是由「盼望」結束的,就如v.5重拾上一節的名詞一般。
2>「盼望」與v.4b那裡的「盼望」相同;「盼望的神」即「賜盼望的上帝」。
3>「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意即「因你們的相信,將全備的喜樂和平安充滿你們」(呂譯),表明了「喜樂、平安」與「信心」的關係;
4>v.13a裡「賜」、「充滿」都是神的行動;而四個名詞「盼望」、「信心」、「喜樂」、「平安」中,「信心」是我們的行動、也是其他三個的基礎。
5>「藉著聖靈的能力」表示,大有盼望的狀況不是產生於信徒本身,而是聖靈的作為。
信徒繼續信靠基督時,神就藉著聖靈以喜樂平安充滿他們(v.13a),神又藉著聖靈的能力使他們大有盼望(v.13b)。
D.生活應用
一、為了榮耀神的緣故,替與我意見不合的人著想。
二、在行事為人上,不只求自己的喜悅,而把神擺在第一位。
三、在與人有看法不同、意見不合時,立即想起基督耶穌在最後的禱告裡仍為我們祈求合一(約十七11)。
- Aug 24 Fri 2007 15:44
合而為一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